言潘小说馆>灵异>为官 > 第50章第四十九章新星
    走廊里很安静,那些原本因为上了岁数睡得少了早早起来的老人们,这时却好似商量好似的都没有出屋,看了这情景杜言只是微微一笑,他其实很清楚这些老人们的心思,经历的太多,见的也太多了,起起伏伏,荣辱一瞬,让这些老人不禁变得谨小慎微。

    而以“搏涛”为首的“真理”那边的笔杆子们也的确厉害,在经历了几场大的论战之后,终于抛出了一个任何人都不敢轻触其锋的重磅炸弹,不,应该说是当量十足的原子弹!

    一个工作人员拿着张传真纸从机要室走了出来,看到杜言他迎上去,同时把那张传真纸递给了他。

    杜言知道,这些传真过来的都是些上层对写作班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以及对这场论战方向把握方面的论述要点。

    不能不承认,写作班子中虽然不乏拥有一支如椽巨笔的理论高手,但是真要说涉及到这些上层决策方向的东西,却依旧只能是以刀笔吏的眼光去看待和解释,这大概就是所谓大师与匠师之间那看似简单,却往往穷其一生都未必能勘破的差距。

    当接过那张传真纸看到上面内容的时候,那个工作人员注意到杜言的手似乎微微一颤,可随后就恢复了神态。

    杜言拿着那张传真纸认真仔细的看着,上面的字数不多,只是很简单的罗列了浅显的几条,如果和这些天不停收到的其他这样的写作命题放在一起,应该只能说是例行公事似的题目安排。

    但就是这么一张纸拿在杜言手里,却让他有一种重若千钧的感觉!

    “确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方针;大胆尝试改革,坚持发展经济;确保改革开放,稳定社会秩序;探讨如何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同时,论证新时期新环境下社会主义的特性与共性区别与发展。”

    杜言看着这张薄薄的传真纸,一次次的告诉自己要镇定。

    看着传真纸下放落脚空白处,一个似乎用铅笔画出的并不规则,却十分醒目的问号,杜言终于逐渐冷静下来,他认真的把传真纸拿进办公室,随手推开桌子上胡乱摆放着的各种文件资料,他坐下来仔细端详着这张打印纸。

    “小杜,又来新题目了?”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走了过来,他的头发全白,不过看上去精神很好。

    “海老,您看看这个题目。”杜言把传真纸递过去。

    海老接过去看了看,眉头逐渐皱了起来:“论证新时期新环境的社会主义的特性与共性的区别与发展,哎呀小杜,这个题目可不太好写啊,国内形势你应该是知道的,社会主义的个性?这要是论证下去,不是要变成修正主义那套么,这是谁出的题目,这怎么可以呦。”海老说着有些气愤的把传真纸扔在了桌子上“社会主义的含义是可以随便修正定性的么?我看出这题目的人不是脑子出了问题,就是对社会主义理论最根本的东西都没吃透,典型自以为是的庸才。”

    听着海老毫不留情的褒贬出题的人,杜言微微有些发愣,他用有些奇怪的眼神看着海老,不过很快心中也就释然。

    大师与匠师,虽只一字之差,这境界却的确是相距万里。

    “那海老,这个题目我来写吧。”海老是核心理论写作小组的组长,杜言要接这个题目是要经过他的同意的。

    海老看着杜言张张嘴,似是要劝阻他,可最终没说什么只是点点头,然后低头去查找自己手里的资料,不再去看杜言。

    杜言拿着那张传真纸离开了办公室,他回到自己的房间,把那张传真纸摆在桌子上仔细看着,过了好一会,他拿起笔,开始在纸上写下一行早已经在心目中不知准备了多少次的一个题目——《论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完善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九九二年一月底,就在农历春节即将到来之前,在新闻日报总编部后院小楼里被“囚禁”了大半个月的那些理论精英们,终于“刑满释放”走了出来。

    从走进这栋小楼开始,一直到出来的将近二十天,杜言都没有能离开这栋房子,所以当他踏出楼门,走到院子里时,回头看看那栋小楼,杜言隐约倒是有些依恋的心思了。

    他知道自己以后很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进这栋楼,而且从内心里他也不希望自己再有走进来的机会,因为他绝对不能容忍自己最终只能被定位在理论研究人员这种位置上。

    尽管,这短短的二十多天对他来说,不止是受益匪浅,甚至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看着有几个老人居然弯腰抓起地上的雪搓起了雪球,杜言不禁微笑,能和这些在各个领域都堪称精华的人物共处,这对杜言来说是难得的机会,他知道如果不是自己所拥有的前世知识,是不可能有机会如此近的和这些甚至可以说是真正决定国家未来命运的人接触的,而在他们身上,他学到的东西很多很多,足够他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消化理解。

    那份依照题目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特性的文章,在通过传真发出去之后就石沉大海,而杜言也根本没有再去过问。